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引起的體溫檢測導致測溫儀應用異常火爆,可謂一機難求,以往主要用于軍事,工業測溫檢測的紅外熱成像儀在近來也廣泛應用于人體體溫篩查,紅外熱成像測溫安檢門,手持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都是這個時段的產物。打開朋友 圈,朋友圈被一片紅紅綠綠的視頻、圖片刷屏了,它就是當下的熱點話題:熱成像人體測溫。有些人發現,其中有些畫面上顯示著“26℃、31.3℃、27℃”等溫度值,和人體體溫相差甚遠,那么,為什么熱成像測體溫有時會顯示這樣的數值?顯示35℃以下的熱成像人體測溫還能用嗎?
筆者從事熱成像行業20余年,對于產生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是環境影響或配置不對造成。
首先,我們看看熱成像儀是如何實現人體體溫檢測的
和目前大家常用的紅外線測溫儀一樣,紅外熱成像儀也是通過檢測人體表面(額頭)的熱輻射進行測溫。對于人體而言,體內溫度相對是恒定的,而體表溫度受環境溫度影響通常在31~34℃,相較體內溫度要低很多。而業界普遍的做法是在產品設計時已經將測得的體表溫度通過測溫補償算法調整至更方便理解的人體體內溫度,讓測得的數值更接近正常37度左右的體溫。
那么影響熱成像人體測溫測溫精度的因素又有哪些?
就人體測溫而言,外部影響因素主要有測溫環境、目標距離。
先看環境的影響:前面提到人體體表溫度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日曬、風吹、運動等),這就好比冬天我們在室外覺得冷,是因為人體體表溫度受環境影響降低了,所以會覺得冷。所以,熱成像人體測溫一般建議在室內相對穩定的環境下使用。而環境中出現的水杯、熱水袋也很容易成為人體測溫的干擾源,所以目前業界部分專業廠家的做法是融入人臉檢測技術,檢測人臉,并只對人臉測溫,這樣就可以規避大量的水杯、熱水袋等誤報,更適合大范圍快速初篩。同時,測溫結果也會隨著被測人員流汗或者風吹出現波動。
再看距離的影響:紅外熱成像測溫安檢門以及紅外熱成像儀會推薦一個理想的測溫距離,原因是如果距離過遠,則會出現測溫數值偏低,就好像冬天烤火,人離火爐越遠就越感受不到熱風一樣。
正因為如此,筆者建議用戶在室內采用紅外熱成像安檢門,盡可能不要在室外使用,因為室外溫差,風吹等影響,會造成測溫誤差。同時也要在合量的距離內進行檢測,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